日期: 2010/11/16
主旨: 新興亞股紛創新高 外資買超力道縮減
內容:

〔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/台北報導〕上週因愛爾蘭又爆債信危機、加上中國通膨升溫,新興亞洲獲利了結賣壓湧現,不過若看上週外資在新興亞洲的動向,對多數亞洲國家依然維持買超,其中買超印度股市幅度最大,不過買超的力道已有縮減。

法人認為,新興亞股在紛創新高以及波段新高後,普遍面臨高檔整理的壓力,未來仍需持續留意其他消息面,以及新興亞洲國家各國的貨幣政策動向。

上週金融市場普遍呈現震盪,新興亞股多數市場均收黑,菲律賓股市單週重挫6.3%表現最差,中國股市上週五一天之內狂跌超過5%;不過觀察昨天的亞股盤勢,台股、香港恆生指數等收黑,部分亞股如中國、印度及南韓等市場,均開出紅盤。

根據彭博資訊統計,外資上週淨流入新興亞股金額約7億美元左右,較11月初的單週淨流入66.5億美元,大幅減少約九成。若觀察個別國家,東北亞股市連續3週淨流入,但買超金額明顯縮減。

匯豐太平洋精典基金經理人石永平表示,今年來表現強勢的東南亞股市近期表現較溫吞,上週除印度及越南外,其餘股市皆遭外資賣超。

石永平指出,新興亞洲企業獲利佳,加上亞洲貨幣升值的趨勢明確,在三大新興市場區域中,表現最穩健,短線雖有利空因素干擾,但預期新興亞洲股市仍將是QE2(二次貨幣寬鬆政策)最大的受惠區域。

富蘭克林投顧表示,中國升息疑慮及歐洲高負債國家赤字問題,引發短線逢高調節壓力,但只要未來歐洲債信問題能夠獲得控制,在基本面好轉跟資金行情依舊充沛環境下,仍可藉由定期定額佈局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。
 


附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