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10/8/23
主旨: 糧價荒謬劇 連鎖炒作結果
內容:

當全球都屏息以待烏克蘭限制穀物出口時,基輔當局的農業副部長卻在18日宣布暫緩決定,至少延到25日的內閣會議再議。對於正在承受俄國禁止穀物出口衝擊的全球糧市來說,這是個好消息。而且,烏克蘭不跟進實施穀物禁令,有聰明的商業理由。

俄國的出口禁令讓全球小麥價格應聲飆漲,6日衝上每公噸236歐元,幾乎是4月時的兩倍。但是這次事件也澄清了許多迷思,讓我們更清楚理解2007到 2008年間那次的糧價飆漲。2010年的糧食飆漲提供了一個對照組,讓我們能找出國際穀物市場震盪的真正原因,排除次要或者虛假的原因。

兩年前,許多人聲稱糧價飆漲是因為全球穀物存量正處於低點。現在,我們可以駁斥這種講法,因為當今的全球穀物存量是當時的1.5倍,最大出口國美國的穀物存量更是處於23年高點,但穀物此時照樣暴漲。

有些人則怪罪生質能源,認為用農作物提煉燃油瓜分了像是玉米這類的糧食供應。這個理論今天也站不住腳,現在的原油價格比4月時低,而且漲最兇的小麥可沒用來提煉燃油。

兩年前的另一種說法是中國的進口需求造成價格飆漲。當時就已經可以駁斥這個論點,因為到2008年時中國都還是米糧、小麥與玉米的淨出口國。

最後,有些人認定2007到2008年的糧價動盪是極端氣候造成的結果,當時是怪罪澳洲的乾旱問題。但是現在,儘管俄國的確正在遭受超級熱浪的肆虐,但這個理論一樣站不住腳。俄國穀糧出口向來就非常不穩定,而且假如全球暖化更為嚴重,高緯度的俄國反而能獲得增產的農地。

所以,造成今日以及兩年前糧價震盪的真正原因,是糧食市場「自我實現」的憂慮心態,使任何微不足道的供需變動,都讓糧食出口大國緊急限制出口。兩年前的中國為了平抑國內急速的食物漲價壓力,於是限制穀物出口;馬來西亞與印尼也為了相同的原因限制棕櫚油;阿根廷對小麥出口課重稅,埃及、柬埔寨、越南、印尼與印度禁止稻米出口。這些行動穩定了糧食出口國內部的糧價,但是進口國的糧價卻因此上漲,促使他們加速搶購,讓漲勢更加惡化。媒體不負責任地報導全球將進入全新的缺糧時代,讓糧價泡沫更火上加油,投機客則大舉敲進。這種連鎖反應一直持續到國際糧價高到荒謬,於是泡沫破滅。

同樣的模式也已出現在2010年,只是規模較小。俄國通常只占全球小麥出口的13%,但是當罕見的熱浪襲擊俄國時,埃及立刻加速進口俄國小麥,想提前防範 2008年的衝擊再現。於是,埃及等國的恐慌性搶購,加上媒體的加油添醋,讓投機客再次進場,創造出又一次的糧價泡沫。當俄國總理普亭在5日的內閣會議中宣布禁止出口小麥時,他對閣僚說:「我國的糧價已經不容再漲。」然後這項禁令短期內又讓糧價飆得更高。

我們該如何解決出口限制所造成的糧價恐慌循環?最好的辦法是,這種現象其實會自我毀滅。阻礙糧食貿易的國家會喪失出口信譽,把市場拱手讓人。俄國農業副部長貝雅耶夫知道這一點,他抱怨說:「要取得糧食出口市場的占有率很困難,但要輸掉市占卻非常簡單。」

美國在1973年就已經學到這個教訓。尼克森總統當年下令禁止黃豆出口,讓日本人大為震驚,於是東京當局就轉而全力在巴西發展栽種黃豆。為了不想重蹈覆轍,美國在2008年的糧價危機中一直沒有限制出口,不管食品廠的抗議,也不管恐慌性搶購的出現。

現在美國準備好要漁翁得利。俄國人將眼睜睜看到他們奮鬥開拓的中東與北非市場,落到美國人手裡。在俄國宣布禁止小麥出口後,美國農業部長威薩克掩不住心中的竊喜,他說:「這對我們毫無疑問地是個大好機會,我們也一定會善加利用。」現在輪到俄國人學到教訓了,烏克蘭人則可能早就學到這個道理。

(作者Robert Paarlberg是衛斯理學院政治學教授)

【2010/08/23 經濟日報】


附檔: